陆军工程大学:学科发展驱动新质战斗力生成

发布时间:2024-06-05 03:27:04 来源: sp20240605

原标题:陆军工程大学:学科发展驱动新质战斗力生成

陆军工程大学教员正在优化授课内容。 刘萝洁摄

陆军工程大学教员正在优化授课内容。 刘萝洁摄

“如何在高原高寒冻土地区利用爆破法设置防坦克壕?高原爆破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重难点问题?”近日,陆军工程大学教员吴家祥将他不久前在高原部队实施军事爆破的案例融入《军事爆破工程》课程的讲授中,受到学员欢迎。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和吴家祥有相似经历的教员在陆军工程大学还有很多。他们定期赴部队开展调研,参加部队实战演习和联合攻关,及时将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引入课堂,并根据部队作战需求反哺课程建设。他们的经历正是陆军工程大学着力打造新军科、大工程、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兴作战领域学科建设的写照。

紧盯部队需求

“随着新型作战力量拓展、新岗位增加和新装备列装,部队对高新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加快建设新兴领域学科的紧迫性更加凸显。”陆军工程大学领导介绍,“我们着眼部队需求,紧紧围绕智能化、无人化等新兴专业领域,开展兵种作战理论、军事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建设培育新兴领域学科,助推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

部队的建设方向就是学科专业改革方向。近年来,陆军工程大学按照“作战需求—能力需求—装备需求—科学问题—技术创新”的逻辑链路,探索信息通信、工程保障、装备保障等传统领域研究体系,拓宽智能无人、网电攻防等新兴领域发展路径,并结合战争形态变化和科技发展对部队建设产生的影响,实施前瞻领域的探索预研。同时,陆军工程大学遴选、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着力打造能够支撑新型作战力量的学科专业。

“针对未来战争态势的发展,我们还对学科方向实施动态调整,新增军事智能、作战指挥保障等学科专业,并在作战数据与智能决策、无人作战指挥与控制等领域开展招生施训。学科专业为战导向更加鲜明。”陆军工程大学领导说。

陆军工程大学智能无人团队的实践正是学校为战育人的生动案例。近年来,智能无人团队的教员们多次奔赴一线开展调研。他们不仅要解决高原高寒、海防孤岛等条件下部队战备训练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还要为智能无人力量学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与技术支持。记者了解到,教员在调研、科研中获得的案例和数据,最终都成为学科建设方向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此外,他们还将军事理论创新、前沿技术攻关、未来战争设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促进优质资源向新兴学科方向汇聚。

改造传统学科

前不久,一批部队指挥员来到陆军工程大学短训课堂。他们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部队刚刚列装几个月的某型新装备非常熟悉。原来,这一装备已经成为课堂学习案例。近年来,陆军工程大学将学校的优势学科教学内容与一线部队需求相对接,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新质战斗力作出贡献。

“新质战斗力生成不仅需要新兴领域学科的支撑,还要推动传统优势学科升级改造,而这些都离不开对练兵备战需求的深刻洞察。”陆军工程大学领导说。

土木工程是陆军工程大学的“王牌学科”,其教师团队由钱七虎等院士领衔,包括国家和军队高层次人才40余名。为使学科发展与部队建设同频,土木工程教师团队深入部队一线调研,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安全防护需求,提出了战略通道桥隧并举、能源地下储备、防灾防空一体化等发展战略,均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同时,他们面向韧性城市建设、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关键基础设施韧性防护规划理论与技术体系。这些成果成为土木工程学科升级改造的源泉,使学科发展满足一线工程需要。

建设新兴领域学科,助推新质战斗力生成。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陆军工程大学学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军军事建模竞赛等高层次比赛中获省部(军队)级以上奖项1000余项,80余篇聚焦实战的学位论文获评军队、省(市)优秀学位论文,数百项科研成果在部队得到应用推广。

(朱桁冈 肖力铭 记者 张 强)

(责编:郝孟佳、李昉)